【醫學】冰敷和熱敷的時機,從傳奇故事到臨床實踐的逆轉

自從 Gabe Mirkin 博士於 1978 年出版『運動醫學書』的出版物以來,RICE(休息、冰敷、加壓、抬高)模式,一直是治療急性肌肉骨骼損傷的首選方法。

這些指南被教練和醫療保健提供者使用了四十多年,目的是加快康復過程並減少發炎;儘管很受歡迎,但實施該協議來減弱恢復過程的效果尚未得到證實。 而且,這數十年來大量研究共同支持這樣一種觀點,就是-『冰敷和休息不會促進恢復過程,反而會延遲恢復,並可能導致組織進一步損傷』。

也因為後續的研究檢驗了臨床指導建議的有效性,Mirkin 博士最終還是於 2015 年放棄了他對該協議的最初立場。

【醫學】冰敷和熱敷的時機,從傳奇故事到臨床實踐的逆轉 @中醫安心講堂

冰敷的起源

1962 年 5 月 23 日,12 歲的埃弗雷特(埃迪)諾爾斯在馬薩諸塞州薩默維爾跳上一列貨運列車,導致他的手臂與身體完全分離。 這名小男孩被立即送往馬薩諸塞州綜合醫院 (MGH),年輕的住院醫師羅納德·A·馬爾特 (Ronald A. Malt) 醫生試圖挽救艾迪的斷肢。 儘管醫學文獻中從未記錄過重大肢體的成功再接,但 Malt 博士和 12 名醫生組成的團隊進行了歷史上首次成功的肢體再接。

這精彩的案例很快就引起風潮, 新聞播報員蜂擁而至,聚集在醫生團隊中,就為了報導有關奇蹟般的肢體再接術的基本事實,這次手術也被譽為醫學史上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手術之一。 然而,手術的基本事實事實上相當複雜,也是一般大眾無法理解。因此,記者只好將注意力集中在故事中能引起讀者興趣的方面。因此,應用『冰』來保存切斷的組織,就成為這故事的主要焦點

Gabe Mirkin 博士與他的運動醫學

在 1962 年 5 月 23 日事件之前,使用冰塊治療損傷從未成為醫療方案的一部分,而利用冰塊保存組織的想法很快就被全球各地的報紙報道。隨著沒有直接參與手術的個人不斷重述這個故事,事實開始改變。最終,大眾很快就接受了這樣的觀念:任何傷害都應該用冰敷來治療,無論其嚴重程度或如何發生 。

1978年,Gabe Mirkin博士出版了《運動醫學書》,並創造了縮寫詞「R.I.C.E」(Rest、Ice、Compression、Elevation)來代表四種治療急性運動傷害的活動。四十多年來,RICE 協議已在學術課程和公眾認知中根深蒂固。 然而,2013年,R.I.C.E 卻在著作《Iced! 》中受到了Gary Reinl 的挑戰, Reinl 引用了大量研究和解剖學資源來反對這一觀點,就是『透過冰包裹(壓縮)受傷部位的同時,休息並不能有效加速恢復過程,還可能導致受影響組織進一步受損』。

在 Reinl 的書發布後,Mirkin 終於在2015 年,於其個人網站的中公開放棄了他對 RICE 協議的最初立場,並以『Why ice delay recovery』為名,發表了一系列的文獻。 

自此,運動傷害指引也開始進入不同里程碑。

【醫學】冰敷和熱敷的時機,從傳奇故事到臨床實踐的逆轉 @中醫安心講堂

那麼,受傷後的生理變化究竟為何呢?

當身體任何組織的穩定結構因創傷而受損時,無論受損組織是肌肉、肌腱或韌帶,都會發生相同的生理事件序列。修復過程的每個階段都必須成功進行,才能啟動下一階段。

而這三個不同階段的恢復就是:

1️⃣. 發炎反應;

2️⃣. 修復;

3️⃣. 重塑。

這三個順序意味著發炎過程必須成功發生,使得身體將焦點轉移到修復階段,修復階段也必須在進入重塑階段之前完成。發炎反應的程度取決於創傷的嚴重程度以及組織的血管化程度。

發炎常常被誤解認為是腫脹的同義詞,然而,兩者卻完全不同。發炎是組織修復三階段序列的第一階段,而腫脹是『發炎過程結束時尚未排出的廢物的累積』。發炎並不是需要減少或延遲的不良結果,而是一種瞬時防禦機制,其主要目標是控制細胞損傷的程度並為組織修復過程做好準備。

Leadbetter 指出:『發炎可能會在沒有癒合的情況下發生,但如果沒有發炎,癒合就不可能發生。』

發炎的快速過程是由壞死或意外細胞死亡引起的,並以短暫的血管收縮和止血開始,這會限制血流並導致血塊形成。血塊的形成可防止大量失血,在這段短暫的血管收縮期之後,受損的組織肥大細胞立即脫顆粒,釋放組織胺等發炎化學物質,導致局部血管舒張和血管內壁通透性增加。

局部血管舒張使鄰近區域的血管開始擴張以增強血流量的過程,血管通透性和血管舒張性的增加使得嗜中性球(被發炎化學物質吸引到創傷區域的白血球)進入間質空間,在那裡它們可以與受損組織進行最佳相互作用。巨噬細胞是組織發育和修復所必需的細胞,同時進入細胞間隙清除碎片並產生生長因子。具體而言,巨噬細胞負責釋放類胰島素生長因子 (IGF-1),這也肌肉再生所需的必需因子

【醫學】冰敷和熱敷的時機,從傳奇故事到臨床實踐的逆轉 @中醫安心講堂

冰敷對身體的影響為何?!

對受損組織進行冰敷的整體前提是減少發炎。然而,任何減少發炎的方法也會延遲癒合,因為發炎過程是恢復的一個重要方面。 當受損組織局部冷卻(冰)時,它會起到血管收縮(局部血管變窄)的作用。 這種生理反應阻礙發炎物質和嗜中性球運送到創傷部位。

Khoshnevis 博士也認為,由於長時間的血管收縮『並不直接依賴寒冷狀態的持續存在』,冰敷會對身體組織產生進一步的損害。 換句話說,無論是否積極使用冰塊,冰敷後血管都會保持收縮狀態。 由於血流量減少,組織處於缺氧(低氧)環境,可能就會導致組織死亡和永久性神經損傷。  

儘管根據幾十年來有關 RICE 指引的假設,冰似乎是減少腫脹的有益選擇,但臨床研究顯示,冰的使用並不能減少液體的積聚,實際上可能會導致更大程度的腫脹。

加壓固定和抬高患處

加壓通常用於止血和減輕腫脹。

事實上,臨床中關於壓縮增強恢復的有效性的研究仍然有限,對其應用的大多數支持都是軼事。

Pollard 和 Cronin 博士的結論是,幾乎沒有證據支持加壓治療踝關節軟組織損傷,是真正能有效幫助其快速恢復。

這幾年臨床醫學得出的結論是:『支持使用壓力治療踝關節扭傷的證據有限,無法提供有關壓迫的最佳方式、數量和持續時間或給予壓迫治療的位置的資訊。』  

那麼,我們到底該怎麼做呢?!

2019年 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提出了『P.E.A.C.E & L.O.V.E』的軟組織傷害處理原則。

有別於只專注於急性期的處理程序,Peace & Love 包含了亞急性期/恢復期建議遵循的原則。除此之外,除了身體上的處理程序,Peace & Love更是首次加入了心理因素對軟組織傷害恢復期的影響。

顛覆以往的是,過去的 I: Ice冰敷,被拿掉了

運動傷害後是否需要冰敷,多年來一直備受爭議。

根據英國運動醫學期刊說明:『雖然冰敷能緩和疼痛,但減緩發炎會減緩傷口復原速度;同為相同因素,這次的Peace & Love原則中,也建議傷者避免過度使用消炎藥物的使用。』

【醫學】冰敷和熱敷的時機,從傳奇故事到臨床實踐的逆轉 @中醫安心講堂

P = Protect 保護

前1-3天應減少或限制受傷部位活動,以避免再次傷害。適度但不過度的休息。以疼痛指標來限制活動及休息。

E = Elevate 抬高受傷部位

將受傷部位抬高過於心臟部位以減緩腫脹程度。

A = Avoid anti-inflammatory modalities 避免消炎藥物

發炎反應有助於修復受傷的軟組織,避免長時間服用消炎藥物。

C = Compress 加壓

使用彈力繃帶加壓受傷部位以減緩關節內水腫和組織出血

E = Educate 衛教

尋求專業治療師教育正確衛教知識,以達到最佳修復效果

L = Load 負荷/負載

當受傷部位不再感到疼痛,在狀態運許下儘早恢復日常活動。適當的運動及鍛鍊能促進修復和重塑肌肉、肌腱及韌帶。

O = Optimism 樂觀

大腦在恢復期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,樂觀積極面對對康復有正面的影響力。災難化、抑鬱、害怕等悲觀心理因素可能會成為康復路上的阻礙。

V = Vascularization 血液循環

適度的有氧運動促進血液循環。血液回流至受傷部位能促進復原、減緩疼痛,減少對於止痛藥的需求。

E = Exercise 運動

運動能夠協助恢復受傷部位的活動力、肌力及本體感覺(肌肉、肌腱在不同狀態下的感覺)。此外,證據支持運動療法能夠降低再次受傷的風險。

切記!以不痛為原則來進行運動,這也是為什麼褚醫師還是建議大家運動的主因啦!!!

參考文獻:

  1. Adair, T.H. & Montani, J.P. (2010). Angiogenesis. Chapter 1, Overview of AngiogenesisMorgan & Claypool Life Sciences. Retrieved from https://ncbi.nlm.nih.gov
  2. Bayer M, Mackey A, Magnusson P, Krogsgaard M & Kjaer M. (2019, February) Treatment of Acute Muscle Injuries. Ugeskr Laeger, 181(8). Retrieved from https://pubmed.ncbi.nlm.nih.gov
  3. Bleakley C, McDonough S & MacAuley D. (2006, August). Cryotherapy for acute ankle sprains: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for two different icing protocols. 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, 40(8), 700-705. Doi: 10.1136/bjsm.2006.025932
  4. Block, Jon. (2010) Cold and compression in the management of musculoskeletal injuries and orthopedic operative procedures: a narrative review. Open Access J Sports Med, 1, 105-113. Doi: 10.2147/oajsm.s11102
  5. Buckwalter, J. A., & Grodzinsky, A. J. (1999, September/October). Loading of healing bone, fibrous tissue, and muscle: Implications for orthopedic practice. Journal of American Academy of Orthopedic Surgeons, 7(5), 291-299. Retrieved from https://aaos.org/publications
  6. Campbell, Ryan. (2013, December) MEAT vs RICE for injury management. Goodmed Direct Primary Care. Retrieved from https://goodmedclinic.com
  7. Chandrasoma, P., & Taylor, C. R. (1998). Concise pathology (3rd ed.). Stamford, Conn: Appleton & Lange.
  8. Collins NC. (2008, February). Is ice right? Does cryotherapy improve outcome for acute soft tissue injury? Emerg Med J, 25(2), 65-68. Doi: 10.1136/emj.2007.051664
  9. Crystal, N.J., Townson, D.H., Cook, S.B. & LaRoche, D.P. (2013). Effect of cryotherapy on muscle recovery and inflammation following a bout of damaging exercise. European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, 113, 2577–2586. https://doi.org/10.1007/s00421-013-2693-9
  10. Ducheyne, Paul. (2011, August). Comprehensive biomaterials. Philadelphia, PA: Elsevier Science.

#褚衍強中醫師

 

 

 

按讚加入粉絲團

延伸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