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醫】鴨肉有毒嗎?鴨肉導致過敏和濕疹?

中華文化每個節日都和飲食息息相關,元宵節吃湯圓,清明節吃寒食,端午節吃粽子,但是中元節要吃什麼呢?其實中元節要吃鴨!

中元節又俗稱「七月半」,從每年的農曆七月鬼門開的這段期間,準備佳餚金紙三牲九金宴請這些遠道而來的「好兄弟」,而在七月十五這天活動最盛大,除了祭拜之外還有根據鄉土民情所發展出的文化,炸邯鄲、燒王船、放水燈等等,除了祭祀之外七月鬼月的禁忌也是不斷傳承信仰的文化。

有趣的是,傳統文化中,許多人認為鴨肉是『毒性』的代表,也有不少人認為吃鴨肉會導致皮膚過敏甚至發癢,那麼,究竟鴨肉對我們到底有什麼影響呢?今天就來看看吧!!!

【中醫】鴨肉有毒嗎?鴨肉導致過敏和濕疹? @中醫安心講堂

人類養鴨的歷史

講到人類養鴨的歷史,最早在江蘇句容、河北平泉、河南鄭州的考古遺址,都曾出土過4000年前的鴨蛋化石。雖不知當時是否有將鴨子當作食物來源,但至少已發現鴨子的蹤跡。

而中醫文獻中關於鴨子的記載,在唐朝的《食療本草》其實就有提到:「白鴨肉,補虛,消毒熱,利水道,及小兒熱驚癇,頭生瘡腫。」《新修本草》描述:「鴨肉,肉,主小兒驚癇。」

《滇南本草》則說:「老鴨同豬蹄煮食,補氣而肥體。同雞煮食,治血暈頭痛。」

至於歷史文獻中提到吃鴨肉產生不良反應的記載,則為下述三則:

  1. 《日用本草》:「腸風下血人不可食。」
  2. 《隨息居飲食譜》:「鴨肉多食滯氣,滑腸,凡為陽虛脾弱,外感未清,痞脹腳氣,便瀉,腸風皆忌之。」
  3. 《本草綱目》:「鴨肉,甘,冷,微毒。」

因此,提到鴨肉具有毒性的文獻,似乎僅在明朝醫家.李時珍的《本草綱目》中有提到,但該記載卻又在清朝的《本草備要》被刪去。

那麼,現代文獻中是否有關於鴨肉有毒的記載呢???

於是乎,在搜尋相關文獻時發現,行政院農委會於民國90年出版的《畜產專訊》第33期中,胡怡浩教授就曾經撰寫一篇關於:《「鴨肉有毒」謬論之辯正》的文章,來表示鴨肉其實沒有毒性。

胡怡浩教授認為,由於古代的養殖環境較現代落後,而鴨子飼養的環境常有排泄物、廢棄物或是一些病菌叢生,像是C型肉毒桿菌…等,因此在烹煮不完全的情況上,都有可能導致細菌或病毒的寄生,造成體弱的人容易被感染。相比於現代養殖環境的進步,病毒控管的嚴格,類似情況已大幅改善。

在《畜產專訊》第44期中,林仲醫師也撰撰寫一篇關於:《鴨肉有「毒」嗎?》的文章,該文中提到:「從前為農業社會,生產力低,吃穿都不好,還要靠大量的勞動力才能生存,體力又負荷過度,故比起現代人,從前人的體質虛弱多了。對一般生活艱苦的老百姓來說,鴨為水禽,鴨肉性涼,吃寒涼性食物對於虛弱的身體猶如雪上加霜,會讓身體更虛,因此台灣先民說「鴨肉有毒」是有其道理的,但這種「毒」並非毒藥的「毒」,而是體質較弱,容易導致疾病的一種狀況。」

為此,藉由這一系列的文獻來證明,其實鴨肉本身並沒有毒,但因為每個人的體質狀況不同,因此在食用鴨肉後可能會產生不同的反應。

回到最基本的飲食均衡,才是避免產生身體不適最好的方法喔!!

有沒有可能,鴨肉有毒是因為飼料或飲水所導致呢???

確實,動物肉品因飼料而污染的情況不算少見,而最常見的則是黃麴毒素(aflatoxin)的污染。

黃麴毒素(aflatoxin)也稱作黃麴黴素、黃麴黴毒素,是一種具有強烈生物毒性的化合物,常由黃麴黴及寄生麴黴…等另外幾種黴菌在『黴變的穀物中』產生,如:大米、豆類、花生…等,屬於一種很強的致癌物質。

一般來說,人們最常藉由食用受污染的植物產品(例如:花生)來接觸到它;又或者是食用受污染動物的內臟或奶製品而接觸。

因此,若以含有毒素的玉米、五穀雜糧作為飼料餵養雞、鴨、魚、牛、豬時,就很容易在這些動物的內臟尤其是肝臟,以及牛乳、蛋中發現黃麴毒素的存在。

也因為我們無法確保這些食用的肉類,是否有接觸黃麴毒素穀類的可能,因此一般都是建議民眾減少內臟的食用,以及避免直接吃下被毒素污染的穀物。

【中醫】鴨肉有毒嗎?鴨肉導致過敏和濕疹? @中醫安心講堂

哪些受潮的食品可能產生真菌毒素呢???

我們發現,這些穀類及其加工製品中,如:咖啡、食用油脂、堅果、種子、果乾、乾燥香辛植物、花生、豆類、乳品…等,在污染後都可能產生真菌毒素的風險,因此建議民眾在食用時要多留意產品來源,及保存方式喔。

【中醫】鴨肉有毒嗎?鴨肉導致過敏和濕疹? @中醫安心講堂

多環芳香烴導致鴨肉有毒???

而今天的另一主軸『多環芳香烴』,則是存在於煙燻燒烤中。

多環芳香烴不僅止於存在於食品當中,廣泛來說環境的自然來源,包含:石化燃料、 森林火災、火山噴發…等;又或是拜拜燒香、汽機車排氣、重工業製造過程中,都可能產生這些污染物質。當這些污染物進入了我們的飲水、空氣、土壤當中,進而透過呼吸、皮膚接觸,就會造成對人體的危害。

而食物中發現多環芳香烴時,大多是藉由下述兩種方式:

1️⃣. 第一種是食物來源受到自然或是人為所污染。

2️⃣. 第二類則是食品製作過程中產生。

而製作過程中最容易產生環芳香烴的主要原因,就是來自於有機物的不完全燃燒,常見的烹煮方式就是煙燻與燒烤,如:火腿、燒肉、烤肉、臘肉…等。

一篇來自於 2021年9月 發表於《Trends in Food Science & Technology》期刊中的研究中即提及,這些來自食物中的多環芳香烴有3種生成途徑….

第一種是熱解有機物,指的是有機物的脂肪和蛋白質

第二種是和食物本身的汁液,在接觸到熱源後所產生的變化有關

第三種則是食物以外的有機物不完全燃燒,通常是製作過程中的燃料(例如:木材)

已故醫師林杰樑,也曾經在自己的臉書上呼籲,民眾應儘量避免食用烤肉類食品,若真的有食用的需求,可以嘗試透過某些香料,如:百里香、鼠尾草和大蒜..等,由於這些香料中含有抗氧化劑,有助於在燒烤過程中減少多環芳香烴的產生。

而在烤肉前將牛肉透過啤酒、或紅酒醃製六小時,也可以減少烤肉中致癌物質含量多達40%~60%左右喔!!!

最後附上一篇香港關於燒烤類的研究報告,在烤鴨的皮和油脂真的含有比較多的多環芳香烴,以上供大家參考。

【中醫】鴨肉有毒嗎?鴨肉導致過敏和濕疹? @中醫安心講堂

痾!!!有沒有人可以跟我說,為什麼頤宮那麼難訂???😅😅😅

參考文獻:

  1. https://www.tlri.gov.tw/list.php?theme=special_news&subtheme=
  2. https://www.cancer.gov/about-cancer/causes-prevention/risk/substances/aflatoxins
  3. https://www.nant.mohw.gov.tw/?aid=509&pid=57&page_name=detail&iid=333
  4. https://msn.sgs.com/Knowledge/FOOD/5928
  5. https://www.naif.org.tw/publicContent.aspx?param=frontMenuID=229&sDate=&eDate=&key1=&frontTitleMenuID=52&pn=1&frontTitleMenuID=52&frontMenuID=229&forewordID=12185
  6. https://www.cfs.gov.hk/tc_chi/programme/programme_rafs/files/ra_pahc.pdf

#褚衍強中醫師 關心您

按讚加入粉絲團

延伸閱讀